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Behind the Scene】平面設計聶永真的患難見真情







Q:請談談和莎妹的合作的第一齣戲?

A:Baboo導演的《百年孤寂》是我跟莎妹合作的第一部戲,早在此前就已先跟Baboo合作過《疾病備忘》的視覺,因為有了早先還不錯的合作默契,所以在做《百年孤寂》設計的時候,我們可以很快理出平面上想要說的語言。

我記得那時候《百年孤寂》的劇名標準字被很多人討論跟喜愛,可能是因為看起來鬼鬼的,所以整個味道變得很對。Baboo很喜歡提議用很薄很薄的報紙作印刷(當然不是每一個案子都適合喇),我們都喜歡那種舊舊看起來爛爛的白報紙或模造,這種紙可以削弱電子化設計帶來的人工感、一點點的懷舊跟主體不明,我們常常在為這種感覺上的小事在討論、尖叫跟沈浸。我想這是為什麼我一直愛幫莎妹做設計的原因,我知道我們志同道合地不斷產生出厲害的東西,這幾年裡我因為有機會做出屬於莎妹跟自己很喜歡的作品而滿足。 






Q:和莎妹不同導演的合作經驗?對他們有些什麼看法?

A:跟莎妹另外兩位導演(王嘉明與魏瑛娟)曾有過的合作剛好都不是劃在莎妹團裡的作品,之前做過王嘉明導的《05161973辛波絲卡》(北藝大製作)跟魏瑛娟與其他三位導演合導的《看不見的城市》(兩廳院製作);王嘉明是態度跟觀念非常開放的創作人,平面設計部分極度相信讓別人好好去搞,不會有干涉,另外我覺得他把好萊塢、周星馳跟流行文化當三餐吃的劇場創作人,劇場的調度、編剪跟語言幽默且厲害,看他的戲心情會很好很好(看Baboo的戲則是心理自殘、悲傷與神經脆弱的),而自己在大學的時候就看過魏瑛娟導的戲以及那時莎妹設計的超屌的節目單(當時就好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有機會做莎妹的平面物設計),魏瑛娟給我的感覺非常sensitive與品味極好,我覺得她腦袋(或人生經驗)好多變複雜這樣。







Q:以設計身分和莎妹合作,印象最深刻的一齣戲?為什麼?

A:肯定是《給普拉斯》。那時我們為了去亞維儂的表演,重新做了一整套法文版的新設計,甚至一起到了法國南部之後,每晚待在小鎮民宿裡大家分工收集當地報紙對《給普拉斯》的新聞評論、翻譯、排版做新文宣……,有時外出聚會喝酒、認識新朋友、每天晚上都去劇場看徐堰鈴表演,因為24小時相處在一起的關係,累積了一定的情感,我覺得大家為了榮譽感整個都好進入歐。





Q:和莎妹合作和其他劇團合作的差異?

A:莎妹愛不一樣。

其實每個劇團都想在宣傳跟設計上不一樣,差別在於包袱的輕重以及是否投以過度的擔憂。莎妹是我看過最「反安全」的團,討厭痲痹的東西、討厭老梗、房間再怎麼惡臭零亂、跟男朋友吵架再怎麼不爽、前一晚喝再多的酒,第二天一早出門開會都還是要穿得很性感、品味還是要很好、腦袋還是會很無敵的劇團。

這種人這麼可愛怎麼會狠心離開他。



Q:在和莎妹工作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有遇過什麼困難嗎?

A:除了每次都在跟deadline競跑;莎妹平面設計的製作與印刷因為都比較特別,所以有一定的難度,印刷廠很害怕我們,我們也總是很怕印刷廠因為做不到而放棄。







Q:你會如何形容莎妹這個劇團的特質?

A:草間彌生或妹島和世的劇場版。螢光粉紅。後現代。削薄。前衛。



Q:請問第一次接觸莎妹的經驗? 

A:香香的。







聶永真 | 平面美術


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商設組畢,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所肄。大二時因誠品文案大賽成為誠品特約文案,後因出版大學畢業製作《永真急制》一書被挖掘,踏入唱片與書籍等主要設計領域。2006年開始與莎妹劇團合作,平面美術作品: 《百年孤寂》,《給普拉斯》,《海納穆勒四重奏》,莎妹15年主視覺「 Riot in a Room of One’s Own 」等。曾獲文建會遴選洛杉磯十八街藝術中心駐村藝術家;近年作品陸續獲台灣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設計、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IF傳達設計獎;德國Hesign編集出版全球百間《Small Studios》收錄、APD(Asia Pacific Design)亞太設計年鑑與東京TDC(Type Director Club)年鑑收錄等。出版過的設計/寫作作品有《永真急制》、《Re_沒有代表作》與《FW永真急制》。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