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China Post—Wild Sisters tell of "Damn Useless Art"


紀蔚然 (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系教授)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無疑是1990年代中期以來,台灣劇場界最前衛、最勇於挑戰美學界限與觀眾的劇團。


這個劇團名字怪,風格更怪;它的組合也很奇怪。雖說是台大幫(創始團員都自台大畢業),但其實是雜牌軍,成員來自不同科系,且沒有一個是科班出身。據我所知,幾個核心團員私底下各過各的,不搞麻吉,讓外人感覺不出革命情感,或許因為如此,團內少有人事紛爭,沒有個性衝突,所以才可以活這麼久。


自1995成立以來至今,莎妹一共推出四十一部作品。其中,我觀賞了一些,有的在台灣,有的在國外。雖然曾寫過劇評,我不敢說完全了解莎妹到底在搞什麼鬼。《王記食府》大概是我最有把握「看得懂」的一齣:不過是兩個人煮菜給觀眾吃,主戲是那幾道一中一西的菜色,我們只要動用舌頭,不用偏勞智力,便能對它品頭論足。


我:好不好吃?
妻:還不錯。
我:但這算是劇場嗎?


這是我寫過最短的劇評,而且頭一遭用「好不好吃」起頭。然而,這是否為劇場的提問頗為貼切。


莎妹極難歸類。反戲劇、反敘述、反人物、反道德、反人文主義的文人劇場、風格取向劇場、概念劇場、後現代劇場、後後現代劇場、不食人間煙火劇場……這些都適用,卻沒一個是真正貼切的。從觀眾的角度,我們或可藉由蘇珊‧宋坦(Susan Sontag)「反詮釋」的概念進一步了解莎妹。


宋坦提倡反詮釋,認為詮釋是強制賦予作品意義的暴力,在西方這種衝動自柏拉圖以降以至於今,從未稍歇,如今來到批評專業化的年代,更形氾濫。詮釋是反動的,使作品窒息,她說。在詮釋的過程中,純粹的能量被智力遏抑了,感官因理性而變得遲鈍了。莎妹的劇場重感官,甚至在文字充斥的戲碼裡,自我反射性的文字的也是為了勾引感官,而不只是抒情表義。「取代解釋學,我們需要藝術的情色觀。」就這一點而言,莎妹完全辦到了。

我戲稱莎妹為「不食人間煙火劇場」,因為乍看之下,莎妹好似不食人間煙火,然而在這十六年裡的四十一部作品,所有關乎人間煙火的命題,如愛情、疏離、寂寞、生命、死亡、身體、回憶、幻想、社會、歷史,甚至時尚等等都有淋漓盡致的呈現。只不過,呈現的方式不是我們熟悉的寫實,也不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敘事:它的質地既感官又細緻,既形而上又具體而微。



In place of a hermeneutics we need an erotics of art: the interpretation-resistant theatre of SWSG


Wei-jan Chi
Professor of Drama and Theatre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Without a doubt, 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Group is the most avant-garde company of Taiwanese live theatre since the mid 1990s and the bravest in terms of challenging aesthetic limits and theatre-goers.

Its name is weird and its style is weirder, not to mention the weirdness of the team itself. Though it can be labeled an NTU gang for being founded by graduates of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he team is a mixed bag in fact, with current members from various disciplines none of which is actually “theatre studies”. As far as I know, the few core members have separate personal lives – no in-group entanglement here -- such that casual onlookers may be unable to discern much camaraderie among them. Perhaps this is precisely why the company seldom has administrative disputes or personality conflicts, enabling it to have survived for so long.


Since its founding in 1995, SWSG has released 41 works in total. Some of these I have seen in Taiwan and others abroad. Despite having reviewed them, I dare not claim that I entirely understand how SWSG mucks around with things. One work that I most confidently “understand” is “Mansion de Wangs” -- though it entails two people cooking dishes to be tasted by the audience, enabling us to appraise the featured Chinese and Western dishes with our pallates only, not our frontal-lobe intellect.


Me: How does it taste?
My wife: Not bad.
Me: But is this theatre?


That was the shortest review I have written and the first time I have opened my writing with the phrase “how does it taste”. “Is this theatre?” is nevertheless an apt question.

SWSG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label. Call it anti-dramatic, anti-narrative, anti-character, anti-morals, anti-humanist artsy theatre; or call it style-oriented theatre, conceptual theatre, post-modern theatre, post post-modern theatre, ivory tower theatre…… all these are applicable but none truly befitting. As viewers, we can perhaps better understand SWSG through Susan Sontag’s discussion of “anti-interpretation”.


Sontag is against interpretation; she regards it as an agreession forcing meaning upon the work. In the West, this impuse has neither ceased nor abated since the time of Plato, and has only overflowed in this era of professional criticism. According to Sontag, interpretation is largely “reactionary” and “stifling”, a process entailing “the hypertrophy of the intellect at the expense of energy and sensual capability.” The theatre of SWSG, however, accentuates the sensual. Even in their text-heavy works, reflexive words serve not only to emote and inform but also to entice the senses. “In place of a hermeneutics we need an erotics of art,” wrote Sontag; in this regard, SWSG has thoroughly succeeded.


I call SWSG “ivoary tower theatre” in jest because, at first glance, they indeed seem to dwell therein. Yet among the 41 works they presented over the past 16 years they have vividly rendered all the wordly topics from beyond the tower, including love, alienation, loneliness, living, dying, the flesh, memories, fantasies, society, history and even fashion. It is merely that their manners of expression are neither literal nor narrative as we would otherwise find comfortable or familiar. Their texture is both sensual and nuanced, both metaphysical and concrete with details.



人間福報—莎妹新書 多元媒材似劇場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簡稱「莎妹」)自一九九五年創團至今十七年,以實驗性特異風格關注各類議題,一共演出四十一齣作品,策劃二年出版厚達六六四頁的新書《Be Wild:不良》,以開放文本概念,賦予劇場作品全新解讀。


莎妹劇團藝術總監魏瑛娟表示,「Be Wild:不良」宛如一本紙上寫真劇場,找來由攝影師鄭婷、拼貼藝術家三色井、平面設計師聶永真及夏宇、陳俊志、李維菁、胡淑雯、駱以軍等四十七名作家與詩人,以影像、文字、拼貼與設計等混合媒材,賦予劇場作品全新而多元的解讀與觀看角度。


導演王嘉明指出,莎妹四十一齣作品走遍國際各大城市,現在集結出版新書。
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自由時報—莎妹劇團出寫真 自命不良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原本只是要做一本成立15週年的紀錄與回顧,贈送給那年買套票的觀眾,沒想到莎妹劇團越搞越大,一作就作了2年,預算比當初預估高出4倍,以150萬可作一部戲的成本製作了莎妹《Be
Wild:不良》紙上劇場圖像全紀錄,總算對觀眾有所交代,莎妹導演群之一的廖俊逞表示,「我只能說,失血很痛快。」

歷經不斷自我推翻與否定的煎熬編輯過程,在出版形式上,堅持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一貫追求創新實驗美學的莎妹書《Be Wild:不良》,終於出版。廖俊逞說,「BeWild」不僅意味著小劇場的野性格,更象徵莎妹的酷異於主流與傳統劇場路線,挑釁卻不冒犯,瘋狂玩耍的狂野姿態。出書的初衷,就是要讓莎妹創作群更認識自己的樣子。「沒想到我們好傻好天真,就把事情搞大了。」

這本厚達664頁的莎妹書,集結記錄了莎妹劇團自1995年創團以來的41齣作品,也以「開放文本」的概念,找來新銳攝影師鄭婷、拼貼藝術家三色井、平面設計師聶永真,與夏宇、陳俊志、李維菁、胡淑雯、駱以軍、童偉格、鯨向海等47位作家詩人,以影像、文字、拼貼與設計等混合媒材,互文衍繹,賦予劇場作品全新而多元的解讀與觀看角度,提供戲迷跟讀者另一種閱讀形式的想像與可能。
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

中央社—莎妹劇團出書 宛如紙上劇場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18日電)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策劃2年出版的「Be Wild:不良」即將問世,這本厚達664頁的新書,集結劇團從1995年以來的41齣作品,以開放文本概念,賦予劇場作品全新的解讀。


「Be Wild:不良」宛如一本紙上寫真劇場,參與出版創作的藝術家和作家,與「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簡稱「莎妹」)的作品平行創作,以多元表述的複調書寫,顛覆過去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單向接收,帶給讀者非線性邏輯的思考、樂趣與自由,提供另一種閱讀形式的想像與可能。


「Be Wild:不良」以「開放文本」的概念,找來新銳攝影師鄭婷、拼貼藝術家三色井、平面設計師聶永真,以及夏宇、陳俊志、李維菁、胡淑雯、駱以軍、童偉格、鯨向海等47名作家詩人,以影像、文字、拼貼與設計等混合媒材,賦予劇場作品全新而多元的解讀與觀看角度。


「莎妹」從1995年創團至今17年,從台北、香港、澳門、北京、上海、釜山、東京、柏林、新加坡、神戶及巴黎、紐約,走遍國際各大城市,征戰大小藝術節,屢次走上國際舞台深獲矚目。


「Be Wild」始終是「莎妹」創作的核心精神,不僅意味著小劇場的「野生」性格,更象徵莎妹的酷異於主流與傳統劇場路線,不是模範生、不打安全牌,百無禁忌,挑釁卻不冒犯,瘋狂玩耍的狂野姿態。


莎妹劇團藝術總監魏瑛娟說,「Be Wild」是對正典的叛逆,所以英文團名(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Group)裡多了一個Wild,那是作品風格與美學態度上的指標, 一直未變。


「莎妹」除了書的出版,導演王嘉明的「請聽我說」6月也將在高雄春天藝術節,以華麗復刻版演出;獲台新藝術獎百萬首獎的「膚色的時光」,再獲誠品書店之邀,11月將在松山菸廠進行為期1個月的演出。

中國時報—莎妹劇團出書 演繹41齣劇作



中國時報 【汪宜儒/台北報導】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今年十七歲,以實驗性特異風格關注各類議題的他們,這回出版莎妹書《Be Wild:不良》,雖是集結莎妹十五年、四十一齣劇作的「歷史百科書」,但捨棄編年表列的死板、歷史劇照的排排放,改以「開放文本,命題作文」方式,邀集四十七位創作者,以文章、詩作、影像、拼貼設計等方式,演繹莎妹劇作的萬種風情。


創團者之一的魏瑛娟認為,這本書不僅是莎妹的紀錄,也是台灣小劇場史的一縮影。 負責統籌策劃的導演Baboo則說:「這本書更像是紙上劇場,翻開它就像走入劇場,讀者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就是什麼,正是莎妹想帶給大家的自由想像。」


他形容這本書的閱讀像是推理,或是走迷宮。「每段文字、拼貼影像都是一道關於莎妹劇作的線索,卻不是原本的樣貌,需要靠自己的想像去連結。」


《Be Wild:不良》以一九九五年至二○一○年間,莎妹的四十一齣劇作為主題,參與的創作者有旅歐攝影師鄭婷、拼貼藝術家三色井、平面設計師聶永真、作家李維菁、駱以軍、陳俊志與詩人夏宇等人。


創作者各以一齣莎妹的劇作為線索,進行解讀、創作,或短文或小詩,或圖像或塗鴉,替莎妹劇作穿戴新衣新貌,提供不同觀看角度。此外還收錄歷年評論、訪談與手稿。《Be Wild:不良》的出版也堪稱空前絕「厚」,內容多達六六四頁,將近二公斤重。

莎妹書《Be Wild:不良》+2012年度演出行程 新聞發佈




【新聞稿0217】

策劃兩年,歷經不斷自我推翻與否定的煎熬編輯過程,在出版形式上堅持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一貫追求創新實驗美學的莎妹書《Be Wild:不良》,終於要問世了!這本厚達六百六十四頁的莎妹書,不僅集結記錄了莎妹劇團自1995年創團以來的41齣作品,更以「開放文本」的概念,找來新銳攝影師鄭婷、拼貼藝術家三色井、平面設計師聶永真,與夏宇,陳俊志,李維菁,胡淑雯,駱以軍,童偉格,鯨向海等四十七位作家詩人,以影像,文字,拼貼與設計等混合媒材,互文衍繹,賦予劇場作品全新而多元的解讀與觀看角度。整體構想,宛如一個紙上寫真劇場,參與的藝術家和作家與莎妹的作品平行創作,以多元表述的複調書寫,顛覆過去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單向接收,帶給讀者非線性邏輯的思考、樂趣與自由,提供另一種閱讀形式的想像與可能。莎妹書《Be Wild:不良》由大藝出版,2月22日正式上市,全國誠品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金石堂書店均售。

從台北、香港、澳門、北京、上海、釜山、東京、柏林、新加坡、神戶及巴黎、紐約,走遍國際各大城市,征戰大小藝術節,創團至今17年,莎妹不僅是國內前衛劇場代名詞,也是台灣最老字號的小劇場團體,屢次走上國際舞台深獲矚目,帶動潮流的美學品牌。「Be Wild」始終是莎妹創作的核心精神。「Be Wild」不僅意味著小劇場的「野生」性格,更象徵莎妹的酷異於主流與傳統劇場路線,不是模範生、不打安全牌,百無禁忌,挑釁卻不冒犯,瘋狂玩耍的狂野姿態。莎妹劇團藝術總監魏瑛娟說,「Be Wild」是對正典的叛逆,所以英文團名(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Group)裡多了一個Wild,那是作品風格與美學態度上的指標, 一直未變。

從英國文豪莎士比亞到天王巨星麥可傑克森,從英國女性主義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到台灣女同志作家邱妙津,從美國女詩人愛蜜莉.狄金生(Emily Dickinson)普拉斯(Sylvia Plath)到台灣流行樂壇才女陳綺貞,透過或嚴肅或通俗的不同題材,莎妹們的作品大膽處理視聽元素的各種可能,繁複料理、細膩提煉,為觀眾流轉愉悅多彩的萬花筒底,抑或目光犀利顯微鏡像。莎妹的編導創意向來是劇場界的「先鋒部隊」,每回出馬必掀話題:2000年,長期關注女同志議題的魏瑛娟,將台灣女同志文學經典《蒙馬特遺書》搬上舞台,在台灣女同志的歷史,重重地寫下一筆。2002年王嘉明的《Zodiac》,影像裝置與劇場空間的立體互動,至今仍是科技與劇場結合最常被提及的先例。2004年《家庭深層鑽探手冊》開「聽覺劇場」之先例。 2005年《麥可傑克森》,台灣小劇場首度以流行文化偶像為題材,在實驗劇場營造如演唱會般的高潮盛況。2009年《膚色的時光》成功轉戰中型劇場,十九場演出,七千個觀眾人次,高達九成九的售票率,加演一場半天內即售罄,售票速度可以「秒殺」形容。前年底《王記食府》更是第一次以「飲食」結合「劇場」的「味覺劇場」,讓觀眾用味覺品嘗料理,用舌頭體驗演出。

為本書寫序的資深劇作家紀蔚然以「反詮釋」理解莎妹:「莎妹極難歸類。反戲劇、反敘述、反人物、反道德、反人文主義的文人劇場、風格取向劇場、概念劇場、後現代劇場、後後現代劇場、不食人間煙火劇場……這些都適用,卻沒一個是真正貼切的。從觀眾的角度,我們或可藉由蘇珊‧宋坦(Susan Sontag)『反詮釋』的概念進一步了解莎妹。」他強調,莎妹的劇場重感官,甚至在文字充斥的戲碼裡,自我反射性的文字的也是為了勾引感官,而不只是抒情表意。「我戲稱莎妹為『不食人間煙火劇場』,因為乍看之下,莎妹好似不食人間煙火,然而在這十五年裡的四十一部作品,所有關乎人間煙火的命題,如愛情、疏離、寂寞、生命、死亡、身體、回憶、幻想、社會、歷史,甚至時尚等等都有淋漓盡致的呈現。只不過,呈現的方式不是我們熟悉的寫實,也不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敘事:它的質地既感官又細緻,既形而上又具體而微。」

過去,莎妹在舞台上大量轉譯搬演文學作品,如今要將立體的劇場時空還原為平面文字與影像,挑戰編輯對於媒材切換的掌握能力。負責整本書概念發想、策劃統籌的導演Baboo表示,編輯過程的複雜繁瑣和工程浩大,甚至超過導一齣戲所花的力氣,當然預算也是。莎妹書《Be Wild:不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的「How to be Wild」(不良示範),概念上,莎妹15年的41齣作品是這本書的「文本」,攝影師鄭婷、拼貼藝術家三色井、平面美術聶永真,以及47位作家以影像、拼貼和文字為媒介,以「文本」為線索,重新詮釋演繹,意圖創造跨界混種,多媒材互文的紙上劇場。第二部分的「Born to be Wild」(不良紀錄)則以「簡史」、「文本」、「工法」、「元素」、「評論」、「訪談」拆解剖析論述,並佐以創作手稿,「後設式」地解構莎妹作品美學。而穿插其間的「妹妹們時態變化」,則召喚出10餘位古今中外以S為名的不良妹妹,「明貶暗褒」其敗德行徑。莎妹劇團藝術總監魏瑛娟表示,莎妹書的出版是行動、是演出、是觀念,更是一場紙上策展。「這本書書寫歷史,同時也在創造歷史。」

除了莎妹書的出版,莎妹劇團2012年的演出行程更是滿檔!口碑加演場的部份,除了農曆春節應邀在法國Toulouse擔綱「亞洲製造Made in Asia」藝術節開幕演出的《給普拉斯》之外,6月,王嘉明導演的《請聽我說》也將在高雄春天藝術節,以華麗復刻版盛大演出。11月,獲台新藝術獎百萬首獎的《膚色的時光》更再獲誠品書店之邀,在松山菸廠進行將近一個月的演出。除了舊作,莎妹今年的新作依舊精彩,6月,由藝術總監魏瑛娟策展的「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集結六位劇場新生代編導:蔣韜、余彥芳、許哲彬(四把椅子)、陶維均(一直社/憂鬱少年)、簡莉穎、李銘宸(風格涉),以臉書為題,走出封閉劇場,在南海藝廊進行兩週展演。10月,導演Baboo將以超人氣部落格作家宅女小紅為靈感,推出新作《羞昂APP》,從情傷到國殤。嬉笑怒罵葷素不拘毫不保留,劇場新生代女演員謝盈萱主演。年底,「翻桌倒椅x4」將由莎妹四位主力編導魏瑛娟,王嘉明,Baboo,徐堰鈴共同上陣,在以一桌二椅二演員的限制下,深入劇場美學的探索與實驗。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莎妹書《Be Wild:不良》0222全面上市!

Interpretation Not Available
不良,沒什麼好解釋的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紙上写真剧場
影像+拼貼+文學+設計的混種策演、跨域暴動




























Be Wild 不良
Theatre on Paper by 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Group
Riots and Hybrids of Images, Montage, Writings and Design
Photography Ting Cheng
Collage Art Yi-hsuan Lin
Graphic Design Aaron Nieh
and 47 Authors


攝影 鄭婷 X 拼貼 三色井 X 平面美術 聶永真 X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以及

夏宇的離騷,紀大偉的文本分析,陳俊志的迷幻經驗,鯨向海的診療室,楊佳嫻的愛情清單,個人意見的時尚報告,駱以軍的夢,李維菁的房間,胡淑雯的啦啦啦,童偉格的外勞紀事,王盛弘的食譜,伊格言的科幻物語,零雨的逃亡路線,陳宏一的閱讀高潮,孫梓評的百無聊賴,黎煥雄的啓示錄,隱匿的經痛,阿米的在路上,夏夏的氣象預報,葉覓覓的外星人奇遇,林蔚昀的戀人絮語,林婉瑜的相親相愛,小西的宅女日記,宋國臣的戀物癖,蔡仁偉的拼圖,李時雍的回程,唐捐的往事風景,王榆鈞的夜遊,印卡的餓,阿芒的婦科掛號,黃羊川的方向感,章芷珩的斷代史,張雍的物理學,崔香蘭的畫畫課,張雪泡的無言歌,簡莉穎的拉子讀本,張午午的體操,潘家欣的星座命盤,崔舜華的備忘錄,吳億偉的分手擂台,顏忠賢的神祕教派,萬金油的養樂多,廖偉棠的煉獄,丁名慶的連鎖信,吳俞萱的手足情深,陳允元的剃刀,郭一樵的後青春期,鄭智源的遺書

 - 

◎先鋒文化,潮牌美學的不良行徑: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15年41部作品集結回顧╱拆開解構╱分析詮釋╱各自表述。
◎紙上劇場,視覺策演的不良衍繹:攝影鄭婷┼拼貼三色井┼平面美術聶永真的重新創作╱蓄意挑釁╱直覺美感╱圖像對位。
◎聚眾滋事,集體犯規的不良組合:47位作家詩人的命題作文╱平行書寫╱斷章取義╱撒野掃射╱精準噴發。
◎煽動革命,跨界暴動的不良形式:影像、拼貼、文字、設計,史無前例的文本開放╱意義互詮╱媒材混種╱閱讀雜交。

 -

 莎士比亞的妹妹跟莎士比亞一點血緣關係都沒有。
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Shakespeare.

 - 

莎妹書《Be Wild:不良》
 BigArt Press大藝出版,664 pages
Released on Feb 22th
雙封面隨機出貨,附書衣海報+52頁神祕別冊S
 NT1300, EUR40, US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