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羞昂App》6/1啟售!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Group

《羞昂App》Show On


文本 宅女小紅X演員 謝盈萱X 編劇 簡莉穎X導演 Baboo

人生就是不停的消費;消費,決定了你是誰!


每個人心中都有ㄧ座垃圾山.....
化辛酸為笑料,信羞昂得永生!

A scrap heap yet to be had
Show On turns the world upside down

陶晶瑩,李維菁,駱以軍,五月天瑪莎,陳俊志,個人意見 空虛推薦




★不可不知的另類人生智慧應用程式,羞昂的空虛生活十二講--
從情場,職場到大賣場;上知全球金融政經股市,下通生理保健醫美新知
問感情,斷婚姻,論事業,求財運,卜健康,看風水......萬事問羞昂

★我愛團購團購愛我,羞昂的工商服務時間--
從C字褲到不辣甲,從體內環保到雷射溶脂,從身體整修到居家大改造
由胯下而上由外而內,羞昂掏心掏肺掏下體親身體驗良心代言


★什麼事都看很開,羞昂的K歌人生--
戀愛被劈,辦公室被孤立,百貨公司週年慶被推擠
油電雙漲薪水不漲,生活窮酸心灰意冷又買不到炭
內湖小林夕為你輕輕唱首歌,看開點,日子還是要過下去~


《羞昂App》以超人氣女作家「宅女小紅」(羞昂)的戲謔,自嘲,言不及義的都會生活觀察雜文為起點,由導演Baboo與劇作家簡莉穎共同合作,為新生代劇場女演員謝盈萱量身編寫一部獨角戲。《羞昂App》是ㄧ則以「新女性主義的日常生活觀察報告」為題的單人全民開講,從身體推衍到身體與周遭的關係--職場、人際、情事、房事,甚至國家大事,從食衣住行育樂的狗屁倒灶,切入日常的荒謬。看現代女性,如何以身體為居所,以身體為戰場,進行一場身體與自身,空間,社會與意識形態的戰鬥。



羞昂(宅女小紅)--

不著床就要變成高齡產的中年女子;
一天不講垃圾話會暴斃的心酸OL;
除了吃麻辣堅持要點大辣外其它事情都看得很開的宅女。
在文壇,她是狂野的張曼娟;豔派的吳淡如;性感的吳若權;
下體界的成英姝;D罩杯的郝廣才;專寫垃圾話的張愛玲。
她的書寫毫不保留,ㄧ絲不掛,三點全露,
走光貨真價實的宅女心事,道盡前敗犬少女的牢騷,
近中年OL的逼哀,後青春期文青的假掰。
「胯下界天后」及「垃圾話女王」對她而言都是虛名來著,
其實奴性很重,最大願望是永遠有班上!

部落格 showon.cc
臉書 www.facebook.com/SIAOHONG

謝盈萱--
兼具實力與魅力的精采女演員。從喜劇到悲劇,寫實到歌舞,
謝盈萱不論演什麼都能讓人耳目一新,目不轉睛。
她的出場,總是璀璨亮麗立馬讓全場觀眾屏息,
隨之冷不防來段搞笑,台下笑浪席捲上岸一波又一波,笑完後會反彈回來,因為喜劇表演的背後總有深沉思索作為基礎。
如果說ㄧ個好的喜劇演員,才能真正演出悲劇的失序,
謝盈萱絕對是一個非常完美的例子。
近期表演作品:表演工作坊《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這是真的》,台南人劇團《木蘭少女》、《Re/turn》,非常林奕華《包法利夫人》、《水滸傳》、《西遊記》、《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等。

演出場次--
2012年
10月11-13日(Tur-Sat) 19:30
10月13-14日(Sat-Sun) 14:30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購票資訊--
票價:800元
預購:6/1-6/10限時預購8折;6/11-6/30四人同行85折
購票: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www.artsticket.com.tw/
優惠:學生,兩廳院之友,誠品會員9折,團購20張85折
洽詢:02-23010950 莎妹劇團

演出人員--
文本:宅女小紅
編劇:簡莉穎
主演:謝盈萱
特邀演出:Fa
導演:Baboo

製作人:陳汗青
製作顧問:黃俊隆
舞台設計:曾文通
音樂設計:王希文
服裝設計:李育昇
燈光設計:王天宏
影像設計:劉乃瑋
舞台監督:張仲平

平面美術:聶永真
攝影:編號223,Chagn Chieh(預購)
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臉書神話學】小美容策展人魏瑛娟的臉書考

魏瑛娟:「臉書是個巨大的鏡像,映照出我們的臉。」




1.就你的觀察,臉書如何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行為模式?

加入臉書到五月剛好滿一年,從加入到現在,一直持續觀察著臉書萬象,希望理出個網路「真面目」。一邊po文,一邊提醒自己要自省清醒,每一個滑鼠click,都是行過的痕跡,都是呼出的氣息,都是「我在」。臉書真是某種現代精神藥癮,服了暫時忘憂消解焦慮,但現實殘酷仍在,不會因「讃」稍解。臉書也是個巨大「鏡面」,映照出我們的臉(生活的現實與鏡像),不僅快速,且幾乎是巨細靡遺的,po文、建立相簿甚至打卡告知行蹤等等,都不是臉書最讓人「驚悚」的地方,魔鬼藏在細節裡,每次細看timeline活動紀錄,那些日期分秒事件人物文字等等,有如神諭咒語……真有神鬼的,祂(臉書)知道你的一切,甚至比你清醒全面,且不會遺忘。我們有了新的偶像與神祉。

2.小美容以臉書為題,在策展概念上有何特別的想法?

選擇南海藝廊作為演出場地,開宗明義就不是想做傳統的劇場演出。論述數位時代臉書現象應該更有趣更有創意些,我對「行為」和「互動」比對單純「看戲」這事感興趣,也想在此藝術節裡強調。臉書是網路上的「行為藝術」,人人都是作家、攝影師、記者、評論家甚至是可給人打氣、指引的導師,臉書改寫過往許多職稱定義,也建立了一個更自由民主的交流平台。現實生活裡的劇場演出呢?也應該是一個不同於傳統演出定義的「行為藝術」,包含了建築、事件、身體、聲響、物件、燈光等等,演出者與觀看者的界限不須嚴格恪守,某種互動和閱讀的民主應該被探索。

3.小美容集結了6位七年級創作者,是否也突顯了新世代的創作趨勢或思維方式?

世代不同,創作者思維、論述方法確實會不同,這是要思索、面對的,不是比較優劣,而是對於生活、創作或說和這個世界對話的方式已逐漸改變,雖然說的可能是同一件事或傳達同一情緒。不過,應該有共同不變的交集,那是創作的最基礎,對人和其所處世界的恆久探索。

4.分別形容你所看到這6位創作者不同的特質?

六位各有殊勝、風格。
余彥芳嚴謹認真,凡事早早準備,因為舞蹈背景的訓練,對虛擬網路和真實身體的接觸與溫度,思索較多。 蔣韜是我教過最有才氣的學生之一,擅長作曲和對聲音的思索,論述或創作都較哲學思辯,看他如何從一抽象概念轉化到實際演練挺享受的。 許哲彬很會說故事,對角色拿捏也精準,許多戲劇情境舉重若輕,看來嬉笑怒罵,其實批判得很。 陶維均的強項是文字和音樂,對時事新聞網路現象的閱讀見解常讓人莞爾,他和朋友經營多時的「憂鬱少年」一直是我喜歡的粉絲頁之一。李銘宸的腦袋是我最好奇的,不太能以常理揣度,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趣味反應在他的作品裡,每次看都有驚喜。簡莉穎情感豐厚,戲劇性強,人比作品更劇場,戲裡戲外都引人好奇。

-

「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
I am Beautiful Facetival

策展:魏瑛娟
創作群:余彥芳,許哲彬,蔣韜(第一週)李銘宸,陶維均,簡莉穎(第二周)
6月29日-7月8日 台北教育大學南海藝廊
單場600元,雙週套票1000(限量發售)
購票:兩廳院售票系統
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 宣傳照露臉囉!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Group
「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
I am Beautiful Facetival



上帝,給你一張臉,臉書,給你第二張。臉是臉我是我知人知面不一定知心,大家勤奮做臉四面八方體體面面正所謂輸人不輸面,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也相逢。

Andy Warhol說,在未來,每個人都有成名15分鐘的機會。未來已經過去,在臉書的世界,每個人都是名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Sanity,每個人都有被按讚的1.5秒鐘....

成名要趁早,按讚搶頭香,歡迎光臨假臉派對,人人都是VIP。愛美有理,整容無罪,莎妹邀你一起做做臉!


「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
I am Beautiful Facetival

策展:魏瑛娟
創作群:余彥芳,許哲彬,蔣韜(第一週)李銘宸,陶維均,簡莉穎(第二周)
6月29日-7月8日 南海藝廊//莎妹整形外科開業中
單場600元,雙週套票1000(限量發售)
購票: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hx0fZA09nGe7dhnZSSFf%2Bw

Photography - Etang Chen
Scene Design - Manbo Key & Jeff Lin
Costume Design - Yao Liao
Mask- Blake Chang
Visual Planner - Baboo Liao
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

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 正式啟售!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Group
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
I am Beautiful Facetival


性別年齡單身交往喜歡忿怒忌妒敷衍快樂悲傷反都更廢核四救白海豚聲援師大存亡禁瘦肉精我們所能盡最大的努力就是按一個讚頂多加上複製貼上嘩啦啦....我們寂寞而不沈默(戳),我們無話可說還是得說(戳回去),因為我們終究必須明白,我們非死不可。





策展人:魏瑛娟



第ㄧ週
6/29-7/1(五-日)7:30PM,7/1(日)2:30PM


余彥芳《島》
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孤單的島嶼。


許哲彬《行萬里路勝讀萬臉書》
你可以不和我跑,但是記得按讚。



蔣韜《表演。在南海藝廊:一個音樂行為》
一場通訊不良的臉書即興音樂表演。



第二週
7/5-7/8(四-日)7:30PM


李銘宸+陶維均+簡莉穎《我無法只是共同朋友/歡樂年華/skype拉K》
臉書,我們的第二生命。從生到死,失重的極樂世界。




演出地點:南海藝廊
票價:單場票價600元,(誠品會員、學生:9折)
雙週合購套票1000元(限量發售)
購票:兩廳院售票系統,http://www.artsticket.com.tw/,02-33939876
洽詢:莎妹劇團,02-23010950


製作群

策展人:魏瑛娟
製作人:許雅婷
執行製作:陳宜庭
舞台監督:張仲平
燈光設計:徐福君
空間設計:鄭培絢
主視覺:Tim Enthoven
平面美術:郭一樵




指導單位:文化建設委員會
贊助單位:台北市文化局、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主辦單位: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協辦單位:南海藝廊
宣傳協力:誠品書店


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Group
Website-www.swsg95.com.tw
Blog-swsg95.blogspot.com/
Email-swsg95@gmail.com
Facebbok-www.facebook.com/swsg95
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不良搶先讀】Plastic Holes

妹妹們作品35號
Plastic Holes
王嘉明 Chia-ming Wang, 2008


塑膠洞

文字 陳俊志


「我們幾乎看到了奼豔的彼岸花了,色彩斑爛,如在夢中。每個人都掙扎著向前爬去。」一向陽光可人的J躺在沙發上緩慢地說著,眼神飄移,在另一個世界似的。

「暗去的光,漸漸下垂的手勢,彷彿命定難逃。我的K世界中的永劫回歸,總是在黑暗的甬道來到一段最懼怕的地方。一秒鐘之內,整個世界灰飛湮滅。」

依摟著J的小男友長得更為俊美,卻天生性冷感,還有靈異體質.一旦陷入K洞,往往看到J身體出現符咒之文.完全看不出這樣兩個花朵一樣的男孩,內心如此憂悒。

大夥呼飯調G水,每個人的身體變形金剛般變成塑膠人,肌肉無限膨脹,再膨脹。

後來就是性的迪士尼樂園了.迷霧清晨的大床上,分組捉對廝殺,持續呼喊做愛,如同不能停的競賽。

他想起高中的屋頂時光,後來在台中當律師的那個誰誰誰,翹家沒地方窩,下著大雨兩人騎腳踏車衝回他賃居的閣樓,熱了牛奶洗了澡毛巾擦拭著滴水的頭髮,屋頂迴響著卡帶放出的古典音樂,相濡以沫,快樂到了頂點。

後來搬家住到了當時時髦的中興百貨巷內三樓時,賣進口牛肉的小開常來家裡遛達,找生意失敗的爸爸聊天。眼睛總有意無意飄到他青春正好的姐姐身上,曖昧挑逗的氣息,在老式的公寓輕輕悄悄地流盪。妹妹則很喜劇化地,才讀國中二年級喔,就懂得找到一個洞口,從三樓偷看二樓搬家公司,彼時她暗戀的一個搬家工人卸了貨正唱著歌,嘩嘩嘩,很元氣地在洗澡。

他終究在塑膠洞中重回那條山路,重回媽媽就要去美國洗底做人,就要沒有母親,失去姊姊前,一個悽愴的母親牽著四個孩子,一直一直走著的寂寞山路。身體的幻境感讓他失去重心,歪歪扭扭騎著摩托車毫無真實感.他認出了這是阿嬤種著曇花的萬盛街公寓.他把龍頭一扭轉進蟾蜍山,入狹仄小徑之前有間古早豆漿店,然後就是那間小雜貨店.傍晚的山風徐徐吹來,牽著我們四個小孩逃離家鎖的母親會買給我們一張又一張色彩俗麗的紙娃娃,我們四個小孩蹲在山路上剝撕開紙娃娃的各色衣服套件,索然無味地蹲在地上換穿著一件又一件.太陽下山了,還是無家可回。

愛的匱乏啊,他怔忡一愣,腦裡浮現the wandering Jew這樣永世漂泊的意象。
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Behind the Scene】藝術總監魏瑛娟的妹妹瘋狂史




Q:從台大話劇社到莎妹至今,你怎麼看莎妹一路走來的發展?

A:莎妹前身其實是台大話劇社(阮文萍、Fa、王嘉明都是話劇社學弟妹),創團時就考慮過如何維持一個社團的開放創作風格,我從未想要把莎妹搞成一個單一創作者的團,它該是一個開放的創作平台。多年來,一些創作者來去,基本上我覺得這精神仍在,和其他團很不一樣我想。


Q:作品中從早期關注社會與同志議題,到後期拋棄掉所有的元素,甚至閱讀的詮釋和指涉的可能,為何有這樣的轉變?

A:這樣的轉變應該不意外吧,自省的創作者多會全盤檢視自己的創作路徑與版圖。我又貪心些,對創作所有元素都想翻新一番,從外放到內省,從形式到內容,從繁複到簡約…...不玩過一輪,很難盡興。



Q:文學向來是你作品的靈感重要來源,從閱讀到演繹,從讀者到創作者,你怎麼轉換?從紙上到劇場的時間空間的轉變,又是如何在作品中成立?

A:文字思考和影像思考很不同。文字有時間性,你得一字一字閱讀理解,影像是全面性一次性的,這兩種思考方式我都喜愛。最常玩的腦力遊戲是將文字影像任性切換轉譯。由文字到影像,感性開放。由影像到文字,理性秩序,各有樂趣。好的文學作品提供了影像想像極大喜悅,這也是我喜愛閱讀且大量閱讀的原因。將文學作品改編成劇場演出對我不難,那像是將腦中慣常的搬演現實化立體化。


Q:電影、攝影、文字都是你所擅長,而劇場這個媒介,對你而言獨特性是什麼?透過劇場發聲,相較其他媒介,有何不同?

A:相較電影、攝影、文字,劇場更講求「當下」。 演出定義的確立與完成,端賴演出者與觀眾此時此地的呼息交換,我喜歡稱之為「肉搏」,是更有溫度氣味官能感的,這是劇場最無可取代的特性。我喜歡「肉搏」,那像遊戲也像拼命,會喚起某種熱情與愛意,不直接用身體接觸相濡以沫是很難體會的。也因為劇場的無法存放或倒帶快速翻閱跳過省略,肉搏更顯得步步進逼朝生暮死,很讓人愛欲發狂的。

Q:你覺得劇場最重要的元素是什麼?

A:觀眾。如果少了言說的對象,劇場無法成立。而到底要告訴觀眾什麼?與觀眾建立什麼樣的關係?期待觀眾如何回應……等等都是創作重要部份,特別是搞前衛劇場,負載更多使命與期待。無法不痛不癢陳述世界,也無法虛與委蛇,得提出個說法,且是創新的說法。大家要一起前進,真誠信賴彼此的。


Q:你覺得 21 世紀與 20 世紀的劇場最大分別是什麼?

A:對我來說,這分別比較是自我內在的。跨過世紀,環境一定不同。世界以極快的速度更變,失控的文明正將我們推向可能崩潰的境地……這是慣常的末日論調,身為創作者,我們有何警覺領悟?以前戮力想改變外在環境,現在比較想改變內在,包括思考、態度、言行……世界在劇場裡,劇場在內我裡。

Q:如果要挑一齣你最喜歡的自己的作品,是哪一齣?

A:《無可言說》(Lecture on Nothing)。 英文劇名是從 John Cage 的同名音樂專輯借來的,這也是向他致敬的作品。先是聽到音樂,腦袋裡大量畫面翻湧,不過多是抽象顏色線條和律動。我試著把那樣的色調氛圍結構轉譯成演員可表達的劇場語彙,用另一種方式論述Nothing,並回應 John Cage…...這是我覺得最完熟的作品,關於「純粹」。


Q:有哪一個劇場空間令你印象最深刻的嗎?

A:2000年編導《無可言說》(Lecture on Nothing),先在香港參加榮念曾策展的「旅程 Journey 2000」演出,後來又被找去參加在柏林舉辦的「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演出經驗視野全然被打開。榮念曾的團隊在柏林世界文化館前方水池上以竹子搭建出一座半露天劇場,我們依著藝術節給的遊戲規則,用一桌二椅表述自己。這是我最純粹的一個作品,刻意揚棄所有情節角色對白甚至戲劇動作,我想表現一種「無為」狀態,且要與自然對話。排戲時,心裡就覺得這戲得在開放的戶外空間演出,要有風有水有星有月……到了柏林一看見搭好的舞台,我就笑了。


Q:印象中最痛苦的ㄧ次排戲/創作經驗?最快樂的ㄧ次?

A:痛苦?好像還好,創作總是樂多於苦。編導《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動作》的經驗應是最開心的。這個製作巡迴了六個國家十個城市。我隨著不同國家城市稍作即興變更,最後去了巴黎,結果在巴黎的反應最好,最後一場我們謝幕了三次,連向來少謝幕的我也上臺了,很美好的經驗。

Q:排戲時的靈感來源?

A:很多,包括我的生活諸如書寫閱讀攝影旅行等等以及和合作夥伴的激盪火花。不過,旅行這件事對我影響最大,也是我創作重要靈感和養分來源。很刻意執行「旅行」這事,一洲一洲地規劃,一國一國地收集資料,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走……無法困坐案頭想像世界,一定要看了聽了感受了,才有辦法回應。回應世界,回應自己。不想只看見自己。


Q:排戲時最讓你高興的事情是什麼?


A:精準。這是身為導演最基本功課。我太好奇,對所有美的事物,所以學了很多技藝:舞蹈、繪畫、書寫、攝影、設計……而導演角色剛好是整合所有美麗技藝的。有幸成為導演,也有幸與許多有才華的人一起工作,我的任務是整合大家的專業,將大家安置在最適當位置,並提供最和諧的節奏與結構,讓大家一起歌唱,精準地。


Q:那最受不了的東西是什麼?

A:不精準。


Q:很多齣戲都是同時參與編劇與導演,是否比較喜歡哪一部分?

A:一直都是自編自導。二者都喜歡。編劇的部份是與自己工作,導演的部份是與大家工作。向內,與自己相處;向外,同大家對話,皆美。


Q:如果感覺遇到瓶頸,你怎麼辦?

A:散步。很長很長的散步,有時候一走二、三個小時。走路可以讓我安靜下來,而且,多會帶著相機。喜歡逆光走,邊走邊觀察光影變化,太陽很能給我能量。


Q:你會怎麼形容莎妹的特質?

A:劇團取名「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居心很清楚……創團(1995)時剛好在NYU唸研究所,特別留意西方女性主義劇場相關課程和資訊。不過,第一次讀吳爾芙的〈莎士比亞的妹妹〉卻是在大一,那時似懂非懂,但對這觀念印象深刻,當我更熟練性別議題和論述後就決定用這當團名了。除了一開始的性別、同志議題外,我也想建立一種Wild風格,對正典的叛逆,所以英文團名(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Group)裡多了一個Wild,那是作品風格與美學態度上的指標, 一直未變。




魏瑛娟 | 藝術總監/導演

紐約大學 (NYU) 教育劇場碩士,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創辦人,創作社劇團創始團員。1985年開始劇場創作,已編導發表作品三十餘齣,多著力於性別、同志、社會、文化等議題的探討及劇場美學的開發。

在莎妹發表編導作品:《333神曲》、《愛蜜莉‧狄金生》、《當我們討論愛情 ─ 文藝愛情戲練習》、《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 動作》、《蒙馬特遺書 ─ 女朋友作品2號》、《無可言說》、《隨便做坐 ─ 在旅行中遺失一只鞋子》、《2000》、《666 ─ 著魔》、《自己的房間》、《我們之間心心相印 ─ 女朋友作品1號》、《甜蜜生活》等。曾參加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開幕藝術節、上海第二屆國際小劇場戲劇節、香港中國旅程藝術節、小亞細亞戲劇網絡、台北藝術節、費城舞蹈藝術節、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作品受邀赴香港、澳門、北京、上海、釜山、東京、費城、柏林、新加坡、神戶、巴黎等地演出多次。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Behind the Scene】平面設計聶永真的患難見真情







Q:請談談和莎妹的合作的第一齣戲?

A:Baboo導演的《百年孤寂》是我跟莎妹合作的第一部戲,早在此前就已先跟Baboo合作過《疾病備忘》的視覺,因為有了早先還不錯的合作默契,所以在做《百年孤寂》設計的時候,我們可以很快理出平面上想要說的語言。

我記得那時候《百年孤寂》的劇名標準字被很多人討論跟喜愛,可能是因為看起來鬼鬼的,所以整個味道變得很對。Baboo很喜歡提議用很薄很薄的報紙作印刷(當然不是每一個案子都適合喇),我們都喜歡那種舊舊看起來爛爛的白報紙或模造,這種紙可以削弱電子化設計帶來的人工感、一點點的懷舊跟主體不明,我們常常在為這種感覺上的小事在討論、尖叫跟沈浸。我想這是為什麼我一直愛幫莎妹做設計的原因,我知道我們志同道合地不斷產生出厲害的東西,這幾年裡我因為有機會做出屬於莎妹跟自己很喜歡的作品而滿足。 






Q:和莎妹不同導演的合作經驗?對他們有些什麼看法?

A:跟莎妹另外兩位導演(王嘉明與魏瑛娟)曾有過的合作剛好都不是劃在莎妹團裡的作品,之前做過王嘉明導的《05161973辛波絲卡》(北藝大製作)跟魏瑛娟與其他三位導演合導的《看不見的城市》(兩廳院製作);王嘉明是態度跟觀念非常開放的創作人,平面設計部分極度相信讓別人好好去搞,不會有干涉,另外我覺得他把好萊塢、周星馳跟流行文化當三餐吃的劇場創作人,劇場的調度、編剪跟語言幽默且厲害,看他的戲心情會很好很好(看Baboo的戲則是心理自殘、悲傷與神經脆弱的),而自己在大學的時候就看過魏瑛娟導的戲以及那時莎妹設計的超屌的節目單(當時就好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有機會做莎妹的平面物設計),魏瑛娟給我的感覺非常sensitive與品味極好,我覺得她腦袋(或人生經驗)好多變複雜這樣。







Q:以設計身分和莎妹合作,印象最深刻的一齣戲?為什麼?

A:肯定是《給普拉斯》。那時我們為了去亞維儂的表演,重新做了一整套法文版的新設計,甚至一起到了法國南部之後,每晚待在小鎮民宿裡大家分工收集當地報紙對《給普拉斯》的新聞評論、翻譯、排版做新文宣……,有時外出聚會喝酒、認識新朋友、每天晚上都去劇場看徐堰鈴表演,因為24小時相處在一起的關係,累積了一定的情感,我覺得大家為了榮譽感整個都好進入歐。





Q:和莎妹合作和其他劇團合作的差異?

A:莎妹愛不一樣。

其實每個劇團都想在宣傳跟設計上不一樣,差別在於包袱的輕重以及是否投以過度的擔憂。莎妹是我看過最「反安全」的團,討厭痲痹的東西、討厭老梗、房間再怎麼惡臭零亂、跟男朋友吵架再怎麼不爽、前一晚喝再多的酒,第二天一早出門開會都還是要穿得很性感、品味還是要很好、腦袋還是會很無敵的劇團。

這種人這麼可愛怎麼會狠心離開他。



Q:在和莎妹工作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有遇過什麼困難嗎?

A:除了每次都在跟deadline競跑;莎妹平面設計的製作與印刷因為都比較特別,所以有一定的難度,印刷廠很害怕我們,我們也總是很怕印刷廠因為做不到而放棄。







Q:你會如何形容莎妹這個劇團的特質?

A:草間彌生或妹島和世的劇場版。螢光粉紅。後現代。削薄。前衛。



Q:請問第一次接觸莎妹的經驗? 

A:香香的。







聶永真 | 平面美術


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商設組畢,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所肄。大二時因誠品文案大賽成為誠品特約文案,後因出版大學畢業製作《永真急制》一書被挖掘,踏入唱片與書籍等主要設計領域。2006年開始與莎妹劇團合作,平面美術作品: 《百年孤寂》,《給普拉斯》,《海納穆勒四重奏》,莎妹15年主視覺「 Riot in a Room of One’s Own 」等。曾獲文建會遴選洛杉磯十八街藝術中心駐村藝術家;近年作品陸續獲台灣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設計、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IF傳達設計獎;德國Hesign編集出版全球百間《Small Studios》收錄、APD(Asia Pacific Design)亞太設計年鑑與東京TDC(Type Director Club)年鑑收錄等。出版過的設計/寫作作品有《永真急制》、《Re_沒有代表作》與《FW永真急制》。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Behind the Scene】業餘翻譯葉老師的心酸告白





Q:請問是如何與莎妹認識?為何會參與這次翻譯?

A:本來就有聽過莎妹,多少。但因為身處偏鄉,無甚機會親臨莎妹演出,以至於聽說終於只是聽說。後來輾轉結識(邪惡軸心)Baboo,替他做了四重奏的翻譯,才算開始認識莎妹,及其歷史金光萬道,瑞氣千條。

而原先我應該是替莎妹拍照的,只是Baboo嫌棄,加上鄭婷篡位成功,只得讓賢,轉而作文。沒想到陳俊志,紀大偉,孫梓評,李維菁,夏宇人等繼而加入為文團隊,嚇得我立馬縮手,做起平面設計的工作。

悄悄地,award-winning永真也來了。

『我還是跟你一起翻譯好了,科科。』最後我認份坐進角落,開始翻譯,直到小英落選當天。


Q:談這次翻譯過程讓你印象深刻的事?

A:大抵就是學會臭幹譙,掛電話,抽煙,酗酒,嗑安眠藥這類的事兒。以及:成為婦人病專門。(謝阿芒)


Q:翻譯過程中有遇到任何的困難或挑戰嗎?

A:為了熬過每一個孤獨工作的夜晚而加開好幾支勃亙地。荷包有傷到。



Q:這次翻譯的經驗與過去不同的地方?

A:我曾經翻譯過飯店清潔SOP錄影帶(是的,那時候只有VHS),還有一系列很cynical(解釋可以請教馬總統)的繪本。這是我第一次翻譯中文名家的作品,算是一個重新認識當代文壇的機會。



Q:如何形容不良這本書?如何形容莎妹這個劇團?

A:不良的問世絕對不為羞辱出版同業。不良是一個示範,關於不計成本,關於展現創作的可能。

而莎妹時年青春,便已經給魏姊,嘉明跟Baboo調教得如此不良。未來不可限量。


Q:看到這本書出版後的感想是?

A:葉爸:『你最近忙著翻譯的那本書,也該出版了吧?書名是?』

(沉默)

葉媽:『稿費是否夠你繳還積欠兩月的貸款?』


(沉默)



葉炫伽 | 翻譯

網路購物專家,不在家裡上網購物、打怪,就是在JAL的飛機上(喝不要錢的sake)。沒有代表作(有啦,很不良的那本)。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Milk X Be Wild



【Behind the Scene】翻譯師柯乃瑜的血淚爆料


Q:請問是如何與莎妹認識?為何會參與這次翻譯?

A:幾年前平面設計師聶永真出版作品集《Re:沒有代表作》,該出版社找上我幫忙英譯,後來永真又把我介紹給正巧需要替劇團找英譯的Baboo,加上在那前後看了幾齣莎妹的戲徹底愛上,就這麼開始合作。


Q: 談這次翻譯過程讓你印象深刻的事?

A: 稿量的龐大與文體的複雜,讓我有種不單單是在翻譯莎妹書而是翻譯台灣當代文選的錯覺。


Q: 翻譯過程中有遇到任何的困難或挑戰嗎?

A: 感覺每一篇都是困難,每一篇都是挑戰。除了詩體本身就很難處理,只要是譯者大概都同意,那已經不是翻譯而是以另一種語言再現其精髓,幾乎可說是重寫,到底要如何在「再現」之中拿捏改寫的程度實在是考驗了我沒有的功力。而翻譯除了翻譯文字,也翻譯文化,對上往往具有高度文化特色的當代文體,到底該如何以另一種語言呈現出那個語言可能沒有的文化更是一大問題。


Q: 這次翻譯的經驗與過去不同的地方?

A: 從來沒有這樣一次碰上這麼多種不同文體,更不曾在這麼短時間內得要解決這麼多文體!


Q: .如何形容《Be Wild:不良》這本書?如何形容「莎妹」這個劇團?

A: 我到現在都不知道該要怎麼跟朋友介紹不良這本書,不知道該如何定位。你要說是文學,它是;要說是攝影集,也是;要說是設計書,也是;藝術拼貼,它有;可是最後關於該劇團的文本介紹也沒有少,集各類型之大成大概勉強可解釋吧。從其中也可一窺莎妹劇團是如何廣受歡迎,竟然能憑「莎妹」兩個字去邀請到這麼多有份量的人來為其撰文、勞動、賣命。

我無法形容莎妹,因為我至今尚未瞭解莎妹。太多面貌,太多可能性。你說小眾,偏偏又很通俗,你說主流,偏偏又那樣地深奧難懂。所以我還不懂。


Q: 看到這本書出版後的感想是?

A: 「媽呀!有夠重!搬上樓後手腳都軟了!」
這是我入行以來最「有份量」的書,可是我還真不知道該擺哪裡,擺客廳怕髒怕壞,擺書櫃又覺可惜難以與大家分享。到底該怎麼辦呢?是我到現在還在思考的問題。


柯乃瑜│翻譯

自由口筆譯者。天性愛流浪,嗜好嗑文字,永遠長不大。譯作:《Re:沒有代表作》、《tokyo boy alone》、《標本師的魔幻劇本》、《死前的最後一堂課》等。